首页 > 检测方案 > 食用油脂生产企业哪些检测项目需要液相色谱仪?
食用油脂生产企业哪些检测项目需要液相色谱仪?
发布时间:2025-06-27       浏览人次:0

在食用油脂生产中,液相色谱仪(HPLC)主要用于检测极性成分、微量污染物及功能性物质,其分离效率和定量精度适用于复杂油脂基质中的痕量分析。以下结合国家标准与实际生产需求,详细说明需使用 HPLC 的检测项目:

一、抗氧化剂检测

1. 检测目的

监控油脂中人工合成抗氧化剂(如 BHA、BHT、TBHQ、PG)的添加量,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(GB 2760-2024 规定植物油中 BHA+BHT≤0.2 g/kg)。

2. 方法与标准

  • RP-HPLC 法:使用 C18 柱,甲醇 - 水流动相,UV 检测器(280 nm)。

  • 标准案例:GB 5009.32-2016《食品中 9 种抗氧化剂的测定》,要求 BHA、BHT 的定量限分别为 0.01 mg/kg 和 0.02 mg/kg。

3. 应用场景

  • 植物油(如大豆油、菜籽油)灌装前的抗氧化剂添加量验证。

  • 油炸油脂中抗氧化剂的降解产物分析(如 TBHQ 氧化产物)。

二、多环芳烃(如苯并芘)检测

1. 检测目的

测定油脂中致癌性多环芳烃(PAHs),尤其是苯并 [a] 芘(BaP),GB 2716-2018 规定植物油中 BaP≤10 μg/kg。

2. 方法与标准

  • RP-HPLC - 荧光检测法:C18 柱,乙腈 - 水梯度洗脱,激发 / 发射波长 280/430 nm。

  • 标准案例:GB 5009.27-2016《食品中苯并 [a] 芘的测定》,采用固相萃取(SPE)净化,定量限 0.5 μg/kg。

3. 应用场景

  • 烟熏、烘烤工艺油脂的 PAHs 污染监控(如花生油压榨过程中高温产生的 BaP)。

  • 原料储存不当导致的油脂劣变产物分析。

三、维生素 E(生育酚)检测

1. 检测目的

定量天然维生素 E(α、β、γ、δ- 生育酚及三烯生育酚),评估油脂营养价值及抗氧化能力。

2. 方法与标准

  • NP-HPLC 或 RP-HPLC 法

    • 正相色谱:硅胶柱,正己烷 - 异丙醇流动相,示差折光检测器(RID);

    • 反相色谱:C30 柱,甲醇 - 水流动相,UV 检测器(292 nm)。

  • 标准案例:GB 5009.82-2016《食品中维生素 A、D、E 的测定》,要求 α- 生育酚定量限 0.1 mg/100 g。

3. 应用场景

  • 橄榄油、小麦胚芽油等富含维生素 E 的油脂品质分级。

  • 油脂精炼过程中维生素 E 的保留率评估(如脱臭工序温度对生育酚的影响)。

四、塑化剂(邻苯二甲酸酯)检测

1. 检测目的

测定油脂中塑化剂(如 DEHP、DBP)残留,GB 5009.271-2016 规定食品中 DEHP≤1.5 mg/kg。

2. 方法与标准

  • RP-HPLC-MS/MS 法:C18 柱,甲醇 - 水梯度洗脱,电喷雾离子化(ESI)检测。

  • 标准案例:GB 31604.30-2016《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》,采用凝胶渗透色谱(GPC)净化,定量限 0.01 mg/kg。

3. 应用场景

  • 塑料包装迁移至油脂中的塑化剂风险监控。

  • 再生油脂(如地沟油)中非法添加塑化剂的筛查。

五、游离棉酚检测(针对棉籽油)

1. 检测目的

测定棉籽油中有毒成分游离棉酚,GB 1537-2019 规定精制棉籽油中游离棉酚≤0.01%。

2. 方法与标准

  • RP-HPLC 法:C18 柱,甲醇 - 水 - 磷酸(85:15:0.2)流动相,UV 检测器(235 nm)。

  • 标准案例:GB 5009.148-2014《食品中棉酚的测定》,定量限 1.0 mg/kg。

3. 应用场景

  • 棉籽油精炼过程中脱酚工艺的效果验证(如碱炼、吸附脱色步骤)。

六、极性组分与氧化产物检测

1. 检测目的

分析油脂氧化产生的极性聚合物、过氧化物分解产物,评估油脂劣变程度(如油炸油的极性组分≤27%)。

2. 方法与标准

  • SEC-HPLC 法:凝胶色谱柱(如 PLgel 5 μm Mixed-C),四氢呋喃流动相,RID 检测器。

  • 标准案例:ISO 18363-1:2015《动植物油脂 极性组分的测定》,通过 SEC 分离极性与非极性物质,定量氧化产物。

3. 应用场景

  • 油炸食品用油脂的更换周期评估(如快餐店炸油的极性组分超标预警)。

  • 油脂储存过程中氧化稳定性监测(结合 OSI 氧化诱导期测试)。

七、色素与痕量污染物检测

1. 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

  • 方法:RP-HPLC 结合 DAD 检测器,C30 柱分离不同色素(如叶绿素 a、b,β- 胡萝卜素)。

  • 应用:橄榄油色泽分级(叶绿素含量与橄榄果新鲜度相关)。

2. 极性农药残留

  • 方法:RP-HPLC-MS/MS 检测有机磷类(如敌敌畏)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,GB 2763-2024 规定多种农药在植物油中的最大残留限量。

3. 真菌毒素

  • 案例:玉米油中黄曲霉毒素 B1 的 HPLC 检测(GB 5009.22-2016,荧光检测器,定量限 0.5 μg/kg)。

八、检测项目汇总表

检测类别具体项目HPLC 方法标准依据检测目的
抗氧化剂BHA、BHT、TBHQRP-HPLC-UVGB 5009.32-2016添加剂合规性
多环芳烃苯并 [a] 芘RP-HPLC - 荧光GB 5009.27-2016致癌污染物控制
维生素 E生育酚异构体RP-HPLC-UVGB 5009.82-2016营养成分评估
塑化剂DEHP、DBPRP-HPLC-MS/MSGB 31604.30-2016包装迁移风险监控
游离棉酚棉籽油特异性检测RP-HPLC-UVGB 5009.148-2014毒性成分控制
氧化产物极性组分SEC-HPLC-RIDISO 18363-1:2015油脂劣变评估

九、HPLC 技术在油脂检测中的注意事项

1. 样品前处理要点

  • 基质干扰:油脂需用正己烷溶解后,通过 SPE(如 NH2 柱)或 GPC 去除非极性油脂,避免色谱柱污染。

  • 衍生化需求:部分物质(如游离棉酚)需经甲醇 - 磷酸溶液衍生化提高稳定性。

2. 色谱柱选择

  • 反相柱:C18/C30 柱适用于极性化合物(抗氧化剂、棉酚);

  • 正相柱:硅胶柱适用于维生素 E 异构体分离;

  • 凝胶柱:SEC 柱用于极性组分与聚合物分析。

3. 检测器适配性

  • UV 检测器:适用于有共轭双键的物质(抗氧化剂、苯并芘);

  • 荧光检测器:显著提高苯并芘检测灵敏度(比 UV 高 10-100 倍);

  • MS 检测器:用于塑化剂、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确证。

总结

食用油脂生产中,HPLC 的应用贯穿原料验收、生产过程控制及成品检验,核心功能是保障油脂的安全性(污染物控制)、营养性(维生素 E)及工艺合理性(氧化稳定性)。企业需根据油脂类型(如植物油、动物油、特种油脂)和工艺特点(压榨、浸出、精炼),针对性配置 HPLC 方法,并严格遵循 GB 标准及 ISO 国际规范。若需特定检测方法的开发细节,可进一步提供油脂种类及检测需求,以优化色谱条件。


分享:

添加微信

扫一扫添加工程师微信

在线咨询

电话咨询

13343846884

一键置顶